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当下,秀水中专积极响应“职教赋能社会”的号召,组织教师走出校园,以专业力量服务民生,形成了“专业赋能社会、服务反哺教学”的良性循环,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数字赋能:助农兴业的“乡村推广人课堂”
在油车港成校和美乡村推广员培训班上,信息技术教师冯彩霞针对实际需求,开发《手机摄影与AI短视频制作》课程。她现场演示手机拍摄技巧、AI剪辑方法等,帮助新农人掌握“指尖技术”。课后,学员纷纷制作宣传美丽乡村推广短视频,为提升本地乡村特色影响力贡献了力量。
匠心筑梦:残联机构的“非遗新传承”
秀洲区残联活动中心内,平面设计教师任小棠的衍纸艺术课暖意融融。她打造了“艺术疗愈+技能赋能”课堂模式,通过分解教学和个性化辅导,带领学员用彩色纸条编织出兼具非遗韵味与生活气息的精美装饰画。这0.3毫米的纸条,不仅重构了学员的“视觉语言”,更让衍纸技艺焕发出新活力。
时尚进社:服饰搭配课焕新居民形象
在文博社区活动室里,服装设计教师金春月为居民讲解色彩搭配与着装技巧。她通过现场穿搭改造和互动问答,帮助居民解决“穿衣难题”。社区干部反馈,课后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,邻里关系也因“美”而更加和谐。
银龄乐学:老年大学的“科技适老化改造”
王江泾镇老年大学内,冯彩霞面向银龄学员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,细致讲解常用手机APP的操作方法。“孩子们知道我来学拍抖音记录生活,都夸我时髦!”李奶奶举着手机自豪说道。校长徐凤林也评价:“这种有温度的科技教学,真正为老年人打破了数字鸿沟。”
礼仪润心:礼仪课助力“益甪童行”建设
甪里社区“益甪童行”项目中,礼仪教师张涵澄参与了“青春无暴・未来无限”主题活动。她采用“示范+互动”的教学方式,针对儿童日常举止与社交场景展开沉浸式引导,将抽象的“行止有度”转化为可感知的行为习惯,为其健康成长筑牢保障。
从田间地头到社区课堂,从残联工坊到老年大学,秀水中专的教师团队以定制化课程精准对接社会需求,让专业服务直抵人心,绘就了一幅职教服务社会的生动图景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化“职教惠民”行动,用更多专业技能点亮社会服务,为城市发展注入职教动能。
微信公众号同步,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《需求精准对接,服务直抵人心——秀水中专探索社会服务新模式》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yIH9Xg3Auoh6CU9AJD4Bg